今日头条的启示:内容为王是否还能继续?

网站运营 发布日期:2025/1/12 浏览次数:1

正在浏览:今日头条的启示:内容为王是否还能继续?

  “今日头条”将1亿美元的风投揽入怀中的喜悦还没散去,又遇到国家版权局介入调查,要让它把吃进去的吐出来,一些媒体们的冷嘲热讽无非是想撬动版权的坚冰,期望分一杯羹。

  不管怎样,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都是很不好受的。在如此这般高歌猛进的当红炸子鸡面前,众多老牌媒体,不论门户或者报纸一一黯然失色。国家版权局对“今日头条”网立案调查是新媒体平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把这么多年大家积累起来的愤怒和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再认识今日头条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我们在跟着热点探讨今日头条的是是非非之前,首先要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款产品。

  在普通用户眼中,今日头条就是一款资讯阅读应用,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与搜狐、网易等老牌新闻门户网站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产品大同小异。

  但实际上,今日头条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新物种。

  在传统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上,用户阅读到的新闻大都是经过编辑筛选的,有着很强的编辑意志在里面,而在今日头条的产品里,这种人的主观因素被最大限度的削弱。

  按照张一鸣的构想,今日头条本质上就是一个推荐引擎,新闻只不过是其承载的一个外壳而已,他希望自己的产品未来能够覆盖更多维度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新闻而已。

今日头条的启示:内容为王是否还能继续?

  对于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应用,除了产品本身技术层面的挑战,更大的挑战在于要获取到足够多的原始信息,只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个性化的分发才可能实现。

  这次今日头条的侵权麻烦正是出现在收集信息的这一环节上,一些媒体指责今日头条未经许可抓取了它们的内容,搜狐诉“今日头条”盗版侵权闹得沸沸扬扬。

  这就涉及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有争议的话题上了——内容原创和版权问题。

  内容为王是否还能继续?

  “内容为王”一直被封为传统媒体的圭臬,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制造的门槛已经被拉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闻被专业媒体制造出来,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的原创内容,同样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新闻范畴。

  这些变化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今天的受众并不缺乏阅读的内容——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足够多的信息,而且几乎都是免费的,内容严重的供过于求。

  互联网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传统媒体依然有着独一无二的渠道和准入的优势。也许相比于打官司,传统媒体还应该反思,有几个愿意为你的版权付费、或者你的内容优秀到用户愿意花钱买,这样的媒体还是极少数,大多数还没建立起区别于他人的风格。这让它们在喊版权时,显得底气不足。

  新老媒体合作才有未来

  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虽然每天都会“摄取”大量的资讯,但是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被动接收的、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信息,比如那些出现在微博信息流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段子。而那些对他的工作和生活有实质性帮助的内容他却没有渠道获取。因为这些“优质内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迅速湮没在了浩瀚的资讯海洋里。这实在是个非常讽刺的现实。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模式能够帮助打通优质内容的传播渠道,找到了对它们真正感兴趣的读者,这实际上是在信息过载的市场大环境下,提升了内容分发的效率,从而帮助内容重新增值。

  从这一点来看,今日头条所开创的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媒体生态,是对传统传播链条的一次重构。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的价值在于传播,头条作为很好的内容分发渠道,让有价值的内容能更广泛的传播。

  实际上,内容和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生产新闻产品,网络或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播新闻产品,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矛盾,恰恰相反能够构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只不过传统媒体把新闻产品传递给网络新媒体之后,它对新闻产品的价值有什么样的需求,网络新媒体在使用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和内容的时候,支付或采用什么样的价值回馈给传统媒体,双方如果达成比较合适的价位模式,是完成可以实现互补,并且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其实新闻门户当年也经历过版权问题,无非是怎么找到平衡点,让内容生产者的价值得到体现,而平台自身也获得收益。依笔者看来,一方面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必定要达成一个利益分享机制,才能相安无事。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应当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与新媒体融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