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食 发布日期:2025/1/9 浏览次数:1
2017年3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再创新高,达83.18岁!
不仅在中国内地居先,且紧追全球最高人均预期寿命国家——日本的83.7岁和瑞士的83.4岁。
今天就跟随健康时报微信小编,来探索一下上海人长寿的秘密吧!
1、讲究新鲜,不吃隔夜菜
上海、江浙一带上班族有清晨四五点去早市或菜市场买菜的习惯,鸡鸭鱼肉、蔬菜瓜果都讲究新鲜,当日吃完。剩菜不放冰箱,不吃隔夜菜。
新鲜蔬菜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最完整,但如果买来不吃,放到冰箱里存放,蔬菜瓜果中的维生素会大量丢失。如菠菜存放两天,维生素C会损失75%,莴笋存放3天,其中的维生素A将损失90%。隔夜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
2、早餐喜欢吃泡饭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并以此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惊奇,这叫泡饭,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泡出来的饭,吃起来既不会感到黏稠,吃后又不会很快被人体吸收,血糖生成指数较低。
3、原汁原味,喜欢蒸菜
上海菜很多几乎不用酱油,少油、少盐、少味精或不用味精,讲究原汁原味。上海人的家常菜里,蒸菜、蒸鸡、蒸肉饼子炖蛋、清蒸鲑鱼……他们最喜欢的烹调方法就是蒸、煮、氽、凉拌,很是清淡。
蒸是一种重要的烹调方法,我国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这是因为炒菜时,油的沸点可达300℃以上,会破坏营养成分。与之相比,蒸菜中水的沸点只有100℃,营养物质可以较多地保留下来。
此外,现在外面很多油炸食品所用的油是氢化植物油,这种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是心脑血管健康的“大敌”。
4、钟情黄酒
上海人婚丧喜筵、做菜请客几乎都离不开绍兴黄酒,这是一种低度、温和的含有多种营养元素的酒。
黄酒中富含蛋白质,以及18种氨基酸和大量B族维生素,其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均有防止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5、量少质精,少食多餐
上海人一日三餐很鲜明,不凑合。菜饭讲究红、黄、绿、白、黑五颜六色,荤素搭配,每天都有豆制品,每周都会吃几次鱼,桌上菜的花样多,每样少而精。
6、“荡马路”最流行
饭后茶余,朋友结伴上街散步、购物、游览市容,称“荡马路”。
在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一边走一边欣赏街景,既能锻炼身体(走路的好处不用多说),又能放松心情、休闲游乐。
7、膏方调理受欢迎
上海冬令吃膏方调理身体、防病抗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上海各大医院,膏方门诊基本“家家都有”,非常普遍。到医院开膏方的,除了个人,还有单位集体行动的,把膏方当成职工福利。
也有人喜欢在家自己熬个“简易版”膏方,每天早晚喝上一次。
与一般的疾病治疗和进补方式不同的是,膏方更注重全面的、整体的调理,而且其采用的是一人一方的个体化调补方式,针对性强,疗效更为确切,它还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口感好、便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