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食 发布日期:2025/1/1 浏览次数:1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是全年最高的一天。此后暴雨频现,气温持续升高。
夏至分三候
【一候:鹿角解】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喜阳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日习俗盘点
庆丰收,祭祖先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除面食外,我国有的地方要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茶叶蛋。
古时是节日放假一天
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百官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夏至养生提示
1.饮食有节,少食生冷
夏季重在养脾,“冬吃萝卜夏吃姜”,晨起空腹吃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夏季阴雨连绵、潮湿,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解暑最好的办法是喝热茶。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季不仅要保养脾胃,还要利湿。薏米、红豆等食物,对健脾利湿有很好的作用,可将薏米、红豆和不去心的莲子放在一起煮成粥,有助于排出湿气,调节脾胃。
2.夜卧早起
此时的作息时间也应调整,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3.不要过度贪凉
不要长时间呆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应常洗热水澡,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
4.注意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此外,头疼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5.适时适量运动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