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指的是哪五音(古代五音的运用范围有哪些)

电脑基础 发布日期:2025/1/19 浏览次数:1

正在浏览:五音指的是哪五音(古代五音的运用范围有哪些)

五音指的是哪五音(古代五音的运用范围有哪些)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si”。

五音指的是哪五音(古代五音的运用范围有哪些)

古代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淮南子》:“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因此,后来五音又用来指各种声音。

五音在古代运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列举了五音与身体、治国理政、军事战争的关系。

一、五音与身体的关系

1.五音治病实例

《辽史》中记载了一则用声音治病的故事。

枢密使耶律斜轸的妻子患重病,很多医生看了都束手无策。后来,耶律敌鲁看了说:“心有蓄热,非药石所及,当以意疗。因其聩,聒之使狂,用泄其毒则可。”

意思是,病人心有蓄热,无法用药石医治,应该用意疗。因为病人耳聋,需要用嘈杂的声音令她发狂排毒。

于是,命人在病人面前击打大鼓。第二天,病人果然发狂,大骂,骂到精疲力尽才停止,病就好了。

2. 理论来源

《黄帝内经》详细介绍了五音和五脏的关系。

原文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音角……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音徵……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音宫……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音羽”。

《黄帝内经》很多诊断及治疗方案都利用五音。比如,书中黄帝问岐伯:足阳明脉病变的病人,听到木音受到惊吓,却对钟鼓声不为所动,为什么?岐伯回答道,足阳明是胃的经脉,胃属土,木克土,所以听到木音会受到惊吓。

再如,书中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谈到以五音来判断肾气。

二、五音与治国理政的关系

1.邹忌说琴谏齐王

语文课本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因用五音解释治国理政之道而被齐威王重用。

起初,邹忌因精湛的琴艺得以跟随齐威王左右。有一次,邹忌向齐威王进谏说:“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就像五音一样。为什么呢?邹忌将暖如春的浑厚大弦音视为君,清廉的小弦音视为相,手指对琴弦的控制力度视为政令,和谐的旋律视为四时,指出琴音调而天下治。

原文为:“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

2.理论来源

《礼记》早就提出五音与治国理政的关系。

原文为:“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礼记》将五者分别对应君、臣、民、事、物五种。然后指出,宫的音乱就像国君骄横。商的音乱就像官吏腐败。角的音乱就像民众有哀怨。徵的音乱就像事情繁重。羽的音乱就像资财匮乏。五音都乱的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

三、五音与战争的关系

1.战争实例

五音在战争中的应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楚汉争霸时“四面楚歌”和诸葛亮在“空城计”中弹琴。

据说,年羹尧在青海平定叛乱时,半夜听到一群大雁从营帐上空飞鸣而过,年羹尧认为应该是敌军晚夜前来劫寨,惊动雁群,遂设下埋伏以待敌军,果然来了个瓮中捉鳖,大获全胜。

2.理论来源

我国古代重要军事典籍《六韬》中记载了周武王与姜太公探讨五音与战争的关系。

周武王问姜太公:“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姜太公回答道:您的问题问得太深奥了。“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姜太公继续说,三皇时,崇尚虚无无为,一切按照五行生克行事。

随后,姜太公讲述了如何将五音运用于军事领域。方法是:在天清气朗的夜晚,派遣轻骑前往敌人阵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每位士兵都手拿律管,测试敌方阵营回应到律管的声音,以此判断行军方向。

如果是角声回应律管,就袭击白虎方向。

如果是徵声回应律管,就袭击玄武方向。

如果是商声回应律管,就袭击朱雀方向。

如果是羽声回应律管,就袭击勾陈方向。

如果没有声音回应律管,此为宫音,就袭击青龙方向。

为什么呢?因为任何微妙的声音,都有外在的征候。敌人被惊动时,如果敌营内有鼓声,就能听到角声回应,如果敌营内有火光,则能听到徵声回应,如果敌营内金铁矛戟的声音,则能听到商声回应,如果敌营内呼喊的声音,则能听到羽声回应,如果敌营内寂静无声,代表宫。

此外,唐朝李筌的《太白阴经》中也有五音与战争关系的论述。李筌先描述大自然的五音,原文为:“宫风声如牛吼空中。徵风声如奔马。商风声如离群之鸟。羽风声如击湿鼓之音。角风声如千人之语。”接着,李筌谈到五音对应的军情,原文为:“宫风发屋折木,未年兵作。徵风发屋折木,四方告急。商风发屋折木,有急兵。羽风发屋折木,米价贵。角风发屋折木,有急盗贼、战斗。”

四、反方的观点

1.唐太宗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一则唐太宗谈论音乐的故事。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向唐太宗上奏新近制定的音乐。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唐太宗的意思是,礼仪和音乐是圣人根据具体情况制作,用来教化百姓,惩恶扬善的。你呈上来的这些可以吗?

御史大夫杜淹回答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御史大夫将陈、齐的灭亡都归结为靡靡之音。唐太宗说:“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

唐太宗认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百姓内心凄苦,哀怨的音乐与内心的愁苦交织,才愈显悲伤。否则,悲哀的音乐是不会令快乐的人伤感的。现在,《玉树后庭花》《伴侣曲》这些靡靡之音还在,我可以为你们演奏,你们听了是不会有悲伤之情的。唐太宗在这里否认五音对人情绪的影响。

2.老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对五音应该是持否定的态度。老子还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并对夷、希、微三者给予很高的评价。

关于古代如何确定五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管子》。

小编还没达到老子的境界,只能愿我们的世界少些喧嚣与嘈杂,多些天籁之音!